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冬季即将来临,气温逐渐下降,流感病毒也悄然进入了活跃期,为科学应对流感流行季,校医院向广大师生发出健康提示,带您了解流感防护的关键要点,用科学方法筑牢健康防线。
一、认识流感,它不是“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主要区别:
· 病原体: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
· 症状: 流感通常起病急,症状更重,主要表现为高烧(39-40℃)、畏寒、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显著乏力,而打喷嚏、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普通感冒则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全身症状较轻,一般不发烧或仅低烧。
·危害: 流感可能引起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威胁更大。
二、科学预防,牢记“防”字诀
在人员密集的校园里,预防是关键。请大家务必做好以下几点:
1. 接种流感疫苗: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 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建议全体师生,特别是医务工作者、一线教师、后勤人员以及患有慢性病的师生,每年秋季优先接种。流感疫苗通常在以下地点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疾控中心指定接种点及私立医疗机构等。
2. 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 勤洗手,用“七步洗手法”: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打喷嚏后、饭前便后。
· 科学佩戴口罩:在教室、图书馆、食堂、校车等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建议规范佩戴口罩。
· 遵守呼吸道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口鼻,避免飞沫四溅。
· 常通风,保清洁:宿舍、教室、办公室应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合理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 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多喝温开水。
· 适度锻炼:利用操场、体育馆等设施,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
4. 避免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活动。
· 避免接触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的患者。
· 个人物品(如水杯、餐具、毛巾)不混用,注意清洁消毒。
三、出现症状,正确应对“治”字诀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酸痛等流感样症状,请务必:
1. 立即就医,及时休息:请第一时间佩戴口罩,前往校医院就诊,并遵从医嘱。应广大师生需求,现我院检验科正式开展甲乙流病毒抗原检测,可以尽早帮助大家明确诊断。同时,应立即停止上课或工作,在宿舍或家中休息,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既有利于自身恢复,也是保护他人的负责任行为。
2. 主动报告:学生应及时向辅导员报告,教职工向所在单位报告,以便学校掌握情况并提供帮助。
3. 切勿盲目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自行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四、校园联动,共建“无疫”环境
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各学院、班级、宿舍应积极行动起来,保持环境整洁,定期进行卫生清扫。同学们要互相关心,互相提醒,若发现同宿舍、同班同学有疑似流感症状,应友善提醒其及时就医和休息。
老师们,同学们, 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防控流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用科学的知识和行动保护自己、关爱他人,携手度过这个流感高发季,共同守护我们美丽、健康的校园!
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工作顺利!
撰稿:谷安娜
初审:郭巍巍
复审:黄海峰
终审:王金龙
东北师范大学医院
2025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