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中医将湿疹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湿热型,特点为发病迅速,皮肤灼热红肿,或见大片红斑、丘疹、水疤、渗水多,甚至黄水淋漓,黏而有腥味;血风型,表现为全身红丘疹,搔破出血,渗水不多,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脾湿型,表现为皮肤黯淡不红,瘙痒后见渗水,后期干燥脱屑,瘙痒剧烈。
引发湿疹的原因有:1、日光、湿热、干燥、搔抓、摩擦、化妆品、肥皂、皮毛、燃料、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湿疹。2、内分泌、代谢及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病灶等。3、神经因素如忧虑、紧张、情绪激动、失眠、劳累等。
临床表现
1、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湿疹
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
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2、根据皮损累及的范围,分为局限性湿疹和泛发性湿疹两大类。
(1)局限性湿疹
仅发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湿疹、女阴湿疹、阴囊湿疹、耳部湿疹、乳房湿疹、肛周湿疹、小腿湿疹等。
(2)泛发性湿疹
皮损多,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如钱币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乏脂性湿疹。
对症药典
枳实:性寒、味苦。具有破气散痞、化痰消积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过敏活性作用,对过敏性湿疹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此外,枳实还具有破气散痞、化痰消积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胸腹胀满、心绞痛、痰湿中阻、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症。脾胃虚弱者及孕妇慎用。
苦参: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有较好的杀菌消炎作用,对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症皆有效果。还可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脱肛、阴疮湿痒、烫伤等。
饮食宜忌
1、常用的抗过敏药材有:枳实、防己、人参、甘草等。
2、具有止瘙痒功效的中药材和食物有:防风、白藓皮、地肤子、牡丹皮、蛇床子、苦参、白芷、茶叶、薄荷、豆类、芝麻、花生等。
3、宜吃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黄花菜、绿豆、苋菜、水芹、西瓜、木瓜等。宜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柠檬等。
4、慎食海鲜、发物、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5、慎食钠和糖含量高的食物。
预防
1、避免自身可能的诱发因素。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剂等。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
3、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酒类。
4、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