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服务 > 健康常识 > 正文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病因与饮食宜忌

【来源: | 发布日期:2017-12-27 】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俗称“腰突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人,尤以体力劳动者或长时间坐立工作者为甚。腰椎间盘突出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长期腰部用力不当、姿势和体位不正确等都会加重退变的程度。其临床症状为:1、疼痛:腰背痛,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下肢痛。少数患者无下肢痛的症状,仅出现下肢麻木感。2、腰部活动受限:腰椎的前屈后伸活动受阻,患者不能弯腰、后倾。

病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损伤

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4、遗传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5、腰骶先天异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6、诱发因素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对症药典

板栗:性温、味甘、平,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腰的功效,可补肾强腰,增强脊椎的功能,可有效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此外,板栗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

黑豆:性平,味甘,具有活血解毒、调中下气的功效,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抗骨骼老化的功效,可防治腰椎间盘突出以及骨质增生症。因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皮肤皱纹。此外,黑豆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预防便秘。

饮食宜忌

1、常食用具有增强脊椎功能的中药材和食材,如板栗、猪骨、骨碎补、补骨脂、锁阳、续断、党参、杜仲、何首乌、熟地黄、膳食、猪腰、羊腰等。

2、可选用具有抗骨骼老化的中药材,如黑豆、黑芝麻、莲子、核桃、党参、冬虫夏草、桂枝等。

3、多食含钙的食物,如牛奶、羊奶、黄鱼、青鱼、带鱼、排骨、豆类等。

4、常吃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

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