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其症状复杂多样,多数的患者在一开始症状较轻,以后才慢慢加重,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可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瘫痪等。外伤是导致颈椎病的直接原因。不良的姿势,如长时间伏案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长时间用电脑,枕头过高,剧烈旋转颈部或头部等,也是引起颈椎病的主要原因。
病因
1、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①椎间盘变性;②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③椎体边缘骨刺形成;④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⑤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
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近年来已明确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而有些患者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
3、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
(1)不良的睡眠体位 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2)不当的工作姿势 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
对症药典
1、羌活:性温、味辛、苦。具有散寒解表、祛风胜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凡是关节肌肉风湿者都可应用。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对有寒热、骨痛、头痛等表证者,尤为适宜。另外,羌活挥发油还有一定的抗休克作用。血虚麻痹者忌服。
2、桂枝:性温、味辛、苦。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的功效,其中含有的桂皮醛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调整血液循环,舒筋通络,可化解颈椎疼痛‘内生结节的症状,还有利于发热和发汗,可治疗风寒表证、汗出不畅等。在治疗因头部血管痉挛引起的头痛时,可以使血管扩张,还可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缓解腹痛。同时,桂枝能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帮助消化。有口渴、唇燥、咽喉肿痛等热证及血证者不宜服用。孕妇忌服,月经过多者也不宜服用。
饮食宜忌
1、治疗颈椎病可从疏通颈椎病的经络,促进血液运行着手,防治疼痛、麻木、颈部结节等症状,常用的中药材有:桂枝、丝瓜络、钩藤、鸡血藤、苏木、骨碎补、田七、生地、红花等。
2、风寒湿邪的侵袭也会加重颈椎病,常用来除湿止痛的中药材有:羌活、白芷、细辛、桂枝、蛇肉、地龙、鳝鱼等。
3、在饮食中应注意补钙,可多食黑豆、板栗、排骨、鳝鱼、菠菜、鸡爪等。
4、忌吃油腻厚味、过冷过热的食品,如肥肉、荔枝、茴香、花椒、白酒、啤酒、雪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