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
小儿发热是指当小儿发热时,温度在37.5℃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低热是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是指38.1~39℃、高热是指41℃以上。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学龄前儿童。引起孩子发热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也可以由于小儿消化道感染,如肠炎、细菌性痢疾等;其它如泌尿系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麻疹、水痘、幼儿急疹、猩红热等。
对症药典
紫苏叶:味辛、性微温,无毒。发表、散寒、理气。用于感冒风热、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适者。还可治头痛无汗、气喘、胸腹胀满、呕恶腹泻、咽中梗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气虚、阴虚及温热病者慎服。
桑叶:味苦、甘,性寒。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风热感冒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
饮食宜忌
1、首先在安排饮食时总热量不能低于身体所需热量的70%。饮食要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蛋花汤、稀粥、藕粉、肉末面条等,同时也可以多补充水分。为了弥补宝宝发热期间的营养损失,应每日加餐1-2次,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的加餐一直要到疾病恢复后1-2周后停止。
2、食物要软、易消化、清淡,如米汤、稀粥、乳制品、豆制品、蔬菜、面条等。
3、同时发热是一种消耗性病症,因此还应给小儿补充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肉、鱼、蛋等,但要少荤少油腻食物。
4、也可吃少量水果。饮水、饮食都要少量多次,切不可暴饮暴食。
5、忌食油腻、油炸、辛辣的食物,气虚血亏者还忌食生冷及寒凉的食物。
6、忌进食过多。
7、不要吃鸡蛋。当发热时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鸡蛋,不但不能降低体温,反而使体内热量增加,促使婴儿的体温升高更多,因此不利于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