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服务 > 健康常识 > 正文

胃癌的症状、成因与饮食宜忌

【来源: | 发布日期:2017-11-28 】

胃癌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

胃癌分为肠型胃癌、胃型胃癌。胃脘疼痛是胃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早期不明显,仅有上腹部不适、饱胀感或重压感。胃癌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胃癌患者后期在上腹部能触及包块,肿物可活动也可固定,肿物坚硬有时呈结节状。有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等癌前病变患者,饮食习惯不良、长期酗酒及吸烟者,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者均为本病易发人群。

成因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患者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3、癌前病变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癌前病变系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4、遗传和基因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对症药典

大白菜:性平,味苦、辛、甘。其具有通利肠胃、清热解毒的功效。其富含膳食纤维,能刺激胃肠蠕动,稀释胃肠道毒素,能抑制致癌物质的形成,使体内分解的致癌物质尽快排出体外。此外,白菜还能增强人体抵抗力、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而且对伤口难愈,牙齿出血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胃寒者、腹泻者、肺热咳嗽者忌食大白菜。

西蓝花:性凉、味甘。西蓝花含有硫葡萄糖苷,可以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对胃的刺激,从而组织胃癌的发生。此外,西蓝花具有爽喉开音、补脾胃的功效,其含有丰富的抗坏血酸,能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其所含的类黄酮物质可组织胆固醇氧化,防止血小板凝结成块,从而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尿路结石者不可多食西蓝花。

饮食宜忌

1、宜吃能增强免疫力、抗胃癌作用的药材和食物,如大白菜、西蓝花、夏枯草、白鲜皮、洋葱、山豆根、黄连、白芍、黄芪、桂枝、大黄、山药、扁豆、薏米、菱角、黄花菜、蘑菇、葵花子、猕猴桃、沙丁鱼、蜂蜜、鸽蛋、牛奶、猪肝、沙虫、鲍鱼、针鱼、牡蛎、海马、甲鱼等。

2、宜吃高营养的食物,防治恶性病,如乌鸡、鸽子、鹌鹑、牛肉、猪肉、兔肉、鸡蛋、鸭肉、豆豉、鲢鱼、刀鱼、泥鳅、黄鱼、鲫鱼、鲳鱼等。

3、恶心、呕吐宜吃柚子、柑橘、枇杷、芒果、核桃、杨桃、山楂、佛手、牛肚等。

4、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霉变、污染、坚硬、粗糙、油腻、多纤维的食物,如压缩饼干、糙米、糯米等。

5、忌食煎炸、烟熏、生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