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其发病高峰年龄在35~48岁,长期酗酒、患有病毒性肝炎、有营养障碍等是肝硬化的高发人群。
临床表现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有:起病隐匿,伴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消瘦等;肝肿大,边缘硬,常为结节状;常有轻度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数减少。
肝硬化早期症状:
1、如果是失代偿性肝硬化,有明显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或消化道出血,腹水出现,尿少,腹胀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2、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有些表现是,有中度肝功能不正常,如雨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无黄疸。肝硬化早期症状还有血清清蛋白轻中度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血氨正常。
3、如果肝功能失代偿,有急性营养障碍,如有皮肤晦暗、色素斑、蜘蛛痔等体征,alt、ast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氨升高,或肝功能衰竭,如黄疽显着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此外,肝硬化早期症状还表现为血清清蛋白严重不足,转氨酶升高,胆固醇降低,血氨升高,出现意识障碍。
肝硬化晚期症状:
1、下肢浮肿,颜面胖肿,腹围增加,出现腹水。有明显的出血倾向。
2、近期不仅齿龈出血、鼻衄,皮肤黏膜也出现出血点,注射针刺部位出现瘀斑,出现柏油样黑便甚至是血便,化验凝血酶原时间降至40%以下,如有呃逆不止者,应视作有消化道出血的先兆。
3、出现高度疲乏,以致生活自理都困难的情况。
4、尿量日趋减少,1日尿量少于500ml。
5、发现患者神志反常,突然兴奋多语,但语无伦次,定向、计算能力障碍的,要注意肝昏迷的发生。
6、近期出现难以控制的低热,伴随着中性白细胞的增高。
7、黄疸再次出现,或相对稳定的低黄疸指数骤然升高。
8、高度腹胀,以夜间为重,引起坐卧不安、彻夜难眠、气短发憋。
9、高度食欲不振,每天主食吃不到200g。
对症药典
甲鱼:性平、味甘。甲鱼具有益气补虚、益肾健体、净血散结等功效,其肉和提取物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预防和抑制胃癌、肝硬化、肝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因放疗、化疗引起的贫血、虚弱、白细胞减少等病症功效显著。孕妇及脾胃阳虚泄泻者忌食。
猪苓:性平、味酸。猪苓具有利尿通淋、消除腹水的作用,对肝硬化腹水、肢体水肿的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含有的猪苓多糖可以降低谷丙转氨酶,对肝组织具有修复作用。此外,猪苓还具有抗菌作用。无水湿者忌服。
饮食宜忌
1、肝硬化患者应当选择具有益气健脾、利湿、养阴活血、散结作用,能改善肝功能,消除肝硬化的药材和食物,如猪苓、甲鱼、灵芝、黄芪、车前子、茯苓、泽泻、龙胆草、垂盆草、西洋参、红枣等。
2、宜食含锌、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乳制品、鸡蛋、蹄筋、皮冻。多吃淀粉类食物,如土豆、红薯等。合理摄入蛋白质,如奶酪、鸡肉、鱼肉、甲鱼等。多食含粗纤维少,清热解毒、保护肝脏的食物,如莲藕、冬瓜、南瓜、蘑菇、黄瓜等。
3、忌食含钠食物及可能增加肝脏负担的食物,如咸菜、酱菜、挂面等;易发生氨中毒和肝昏迷的食物,如松花蛋、牛肉、虾、乌鸡、海参、羊肝等。